【RTHK 31】外購紀錄片

學術
#1 FGHCV
29/12/18 07:25

《31看世界》海洋塑膠垃圾

2018 年 11 月 26 日

每年全球有 800 萬至 1000 萬噸塑膠垃圾被倒入大海,這些塑膠會被分解成微塑膠,黏附在海洋生物上。

專家指,我們每吃一客青口,便同時吞進 900 粒微塑膠。塑膠垃圾不但影響人體健康,更可能引發海洋生態災難。

日常生活,我們似乎離不開塑膠,這種廉價、方便的物料是否就無可替代?改用瓦通紙、樹葉又如何?

另外,有生物學家正研究用昆蟲消滅塑膠。是否可行?

網上重溫:尚餘 11 日

原文及網上重溫:

#2 FGHCV
29/12/18 07:30

《零距離科學》機械人世界

2018 年 11 月 28 日

所創造的機器,到頭來會比人更優秀,甚至取代人嗎?

這並不是異想天開的問題,甚至已變得非常切身。機械人已存在於我們當中,目前全球有二千萬部擁有人工智能的機器,數目還在不斷上升。

專家估計,未來三十年內,地球上的機械人數目將會比人類更多。這發展趨勢不禁引起疑慮,人工智能機械真的是人口老化社會的救星嗎?還是會加速人類的衰亡?當超級電腦能夠比人更有效率地完成任務,地球還需要人類嗎?

網上重溫:尚餘 29 日

原文及網上重溫:

#3 FGHCV
29/12/18 08:22

《零距離科學》機械人世界

2018 年 11 月 28 日

所創造的機器,到頭來會比人更優秀,甚至取代人嗎?

這並不是異想天開的問題,甚至已變得非常切身。機械人已存在於我們當中,目前全球有二千萬部擁有人工智能的機器,數目還在不斷上升。

專家估計,未來三十年內,地球上的機械人數目將會比人類更多。這發展趨勢不禁引起疑慮,人工智能機械真的是人口老化社會的救星嗎?還是會加速人類的衰亡?當超級電腦能夠比人更有效率地完成任務,地球還需要人類嗎?

網上重溫:尚餘 29 日

原文及網上重溫:

《31看世界》糧食大變奏

2018 年 11 月 19 日

世界人口持續增加,糧食供應量則不斷下降。30 年後,我們的餐桌食物還剩下甚麼?

科學家不斷研究方法增加糧食供應,包括開發類似太空人進食的濃縮食品,這些食物營養豐富,免卻咀嚼時間,但我們會否因此失去享受美食的樂趣?

還有,基因改造的黃金大米、由實驗室培殖的人造牛肉,甚至昆蟲!假如這些都是我們未來的糧食,你又是否願意?

網上重溫:尚餘 4 日

原文及網上重溫:

#4 FGHCV
29/12/18 08:25

《零距離科學》汽車噩夢

2018 年 12 月 21 日

有數據指,至 2050 年全球的汽車數量將會達到 30 億輛,交通系統極有可能會癱瘓。面對這個難題,人類應該如何自處?

有人提出引入自動化電動車、空中巴士和真空管道,到底是否可行?

如果最終要放棄駕駛,又有沒有發明可以取代車成為我們的代步工具呢?

網上重溫:尚餘 22 日

原文及網上重溫:

#5 九舊膠報
05/01/19 15:40

冇人睇

#6 FGHCV
05/01/19 16:00

《31看世界》父與子:讀寫障礙之旅

2019 年 01 月 02 日

患讀寫障礙症,究竟是禍,還是福?

為尋找答案,紀錄片製作人 Richard Macer 帶同患有此症的兒子 Arthur,展開一段公路之旅。

途中,他們得與英國商人布蘭森、喜劇演員艾迪伊扎德,及一些同樣患有讀寫障礙症的成功人士會面。

這次旅程讓 Arthur 知道,有讀寫困難不一定是缺陷,學業成績欠佳也不注定失敗。

網上重溫:尚餘 361 日

原文及網上重溫:

#7 FGHCV
05/01/19 16:03

《零距離科學》生命大改造(一)

2019 年 01 月 04 日

一隊發明家要面對三個截然不同的挑戰。

他們要嘗試幫助一名身患重病、無法用雙手操作相機的攝影師;又要幫助一條無法打電話和上網的偏遠村莊,與外界聯絡;還有一位因柏金遜症而嚴重手震、無法寫字畫圖的年輕設計師。

網上重溫:尚餘 28 日

原文及網上重溫:

#8 FGHCV
05/01/19 16:05

冇人睇

正經嘢好少人睇。

#9
05/01/19 16:05

#10 弊少爺
05/01/19 19:53

零距離科學好嘢嚟

#11 九舊膠報
05/01/19 22:24

之前喺youtube有個台係噉傳31啲紀錄片 二戰歷史嗰堆

睇都睇唔切就ban咗

#12
07/01/19 14:27

之前喺youtube有個台係噉傳31啲紀錄片 二戰歷史嗰堆

睇都睇唔切就ban咗

原來有啲舊節目睇/聽

把歌談心: 梅艷芳 1

#13 FGHCV
12/01/19 13:57

《31看世界》危險的連線

2019 年 01 月 09 日

每日我們透過手提電話、無線上網和天線,接收了多少輻射?

原來我們當中有部分人對電子儀器釋出的電磁波特別敏感,醫療及科研人員更發現,越來越多人患上「電磁輻射超敏反應綜合症」( EHS ),患者不但健康受損,更可能影響日常生活。

法國的幼兒園已禁止校內使用無線上網。5G 世代即將來臨,電子傳輸功能只會不斷增強,我們在享受方便的同時,會否賠上了健康?

網上重溫:尚餘 362 日

原文及網上重溫:

#14 FGHCV
12/01/19 13:58

之前喺youtube有個台係噉傳31啲紀錄片 二戰歷史嗰堆

睇都睇唔切就ban咗

睇過,好正。

#15 FGHCV
12/01/19 14:03

《零距離科學》生命大改造(二)

2019 年 01 月 11 日

發明家團隊繼續運用先進科技,嘗試克服一些一直難以解決的問題。

他們嘗試對抗英國最嚴重的鄉郊罪行:偷綿羊,亦要為一個患有牟比士症候群,天生沒有手掌腳掌的少年製造一架單車。與此同時,一位 56 歲的病人幾乎全身癱瘓,無法說話。團隊能否找到方法,助他與身邊親友溝通呢?

網上重溫:尚餘 29 日

原文及網上重溫:

#16 FGHCV
12/01/19 14:42

《東京故事》(上集)Tokyo Phoenix, The Rise of Modern Japan Part I

2019 年 01 月 01 日

東京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最密集的大都市之一。它是日本未來的高科技文明的象徵。

然而,150 多年前,在開放接受西方文化及尚未失去自己的身份之前,東京被稱為江戶,一個由武士封建權力統治的傳統亞洲城市。這座城市曾經歷過兩次徹底的毀滅。然而,每次像神話般的鳳凰一樣,從灰燼中崛起。

這部紀錄片輯錄了從 1905 年開始在東京拍攝的影片,不少從未公開過,再經修復和調以彩色,探討東京如何演變成今日的國際大都會,展示日本民族的非凡韌性。

網上重溫:尚餘 19 日

原文及網上重溫:

#17 FGHCV
12/01/19 14:47

《東京故事》(下集)Tokyo Phoenix, The Rise of Modern Japan Part II

2019 年 01 月 08 日

1923 年,東京經歷高達 8.1 級關東大地震,整個東京變成一片頹垣敗瓦。相隔不足 22 年,東京再被美軍猛烈的空襲夷為平地。日本投降,駐日盟軍總司令抵達東京,帶領日本踏上民主。

經歷十年戰爭之後,日本銳意再次向世界展現富強和現代化的一面。但經濟急速發展,日本人是否能夠追趕上發展的步伐?

網上重溫:尚餘 25 日

原文及網上重溫:

#18 FGHCV
14/01/19 15:30

《31看世界》危險的連線

2019 年 01 月 09 日

每日我們透過手提電話、無線上網和天線,接收了多少輻射?

原來我們當中有部分人對電子儀器釋出的電磁波特別敏感,醫療及科研人員更發現,越來越多人患上「電磁輻射超敏反應綜合症」( EHS ),患者不但健康受損,更可能影響日常生活。

法國的幼兒園已禁止校內使用無線上網。5G 世代即將來臨,電子傳輸功能只會不斷增強,我們在享受方便的同時,會否賠上了健康?

網上重溫:尚餘 362 日

原文及網上重溫:

通常唔係受害人同家属,啲人都會覺得無事,

放長雙眼睇十年後,受害人數會唔會增加。

#19 FGHCV
16/01/19 14:54

《歐洲故事》The Story of Europe

(歐洲的誕生)(The Cradles of Europe)

2019 年 01 月 15 日

歐洲是一片以文化多於地理來界定的土地。

「歐洲」之名源自神話故事中,被希臘眾神之王宙斯誘拐的歐羅巴公主。俗語云「條條大路通羅馬」,說明羅馬帝國幅員之廣。由多神信仰主導的歐洲,在羅馬帝國時期逐步變成由基督教主導。統一的法律制度、共同的貨幣、貿易及文化崛起,給予歐洲人共有的身分認同。

時移世易,羅馬國力日漸衰落,來自歐洲西北部的日耳曼部族,逐漸取代羅馬帝國的統治地位。

網上重溫:尚餘 5 日

原文及網上重溫:

#20 開城布工
16/01/19 14:57

唔知仲有冇買小農夫黎播

而家1930個D短劇悶到抽筋

#21 如此際心血已無多
16/01/19 15:56

唔知仲有冇買小農夫黎播

而家1930個D短劇悶到抽筋

好似無左好耐

#22 FGHCV
26/01/19 02:38

《31看世界》燈亮未有時

2019 年 01 月 16 日

尼日利亞是非州最大能源供應國,但過半尼日利亞人沒有電力供應。當地政府一直缺乏有效措施,提高電力輸出。

激進組織通過摧毁天燃氣管和電力設施表達他們的不滿;另一方面,市民就冒着生命危險偷電,而電力公司職員上門收取電費時,又往往遇上居民暴力對待。缺電已成為該國各種問題的根源。

網上重溫:尚餘 355 日

原文及網上重溫:

#23 FGHCV
26/01/19 02:43

《零距離科學》生命大改造(三)

2019 年 01 月 18 日

兩子之母 Shamreen 患上退化性疾病,視力十分有限,難以帶兩個孩子外出。

七歳的 Rosie 在嬰兒時期做過腦部手術,令她需要時刻佩帶笨重的醫療頭盔。Rosie 希望自己有個不礙眼的新頭盔,讓她可以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

患有囊腫性纖維化的 Morgan、Aidan 兩兄弟,呼吸受到嚴重影響,令媽媽 Vicky 心力交瘁……改造團隊能夠幫助這些人嗎?

網上重溫:尚餘 22 日

原文及網上重溫:

#24 FGHCV
26/01/19 02:47

《歐洲故事》The Story of Europe

(天堂與地獄之間)(Between Heaven and Hell)

2019 年 01 月 22 日

自中世紀以來,歐洲一直視基督教為西方身分認同的核心。

雖然如此,各種信仰和思想,同時塑造了歐洲,當中包括了源自東方的基督教。早在耶穌誕生之前,猶太教已傳遍了羅馬帝國,而穆斯林摩爾人,則在公元八到十五世紀雄霸伊比利亞半島。

東西歐的宗教大分裂,只有在對抗穆斯林威脅的十字軍東征期間,才短暫修復。但教會之間的嫌隙,在宗教改革時期變得更深。

網上重溫:尚餘 3 日

原文及網上重溫:

#25 FGHCV
26/01/19 02:52

《31看世界》犀牛角戰爭之旅

2019 年 01 月 23 日

犀牛被列為瀕危物種,多年來,獵殺犀牛的情況從未間斷,而且過程相當殘忍。

去年,中國放寬犀牛角買賣禁令,進一步令情況惡化。犀牛角在亞洲尤其受歡迎,有人將犀牛角製作成首飾,亦有人認為進食犀牛角可以醫治癌症。

製作團隊獨家採訪前線保護犀牛的巡警,又假扮買家到東南亞購買犀牛角製成品,了解非法販賣犀牛角的運作情況。

網上重溫:尚餘 362 日

原文及網上重溫:

#26 FGHCV
26/01/19 02:56

《零距離科學》生命大改造(四)

2019 年 01 月 25 日

一班發明家試圖為三位面對困難仍不放棄的人士去解決生活難題。

Graham 熱愛單板滑雪運動,但一場意外完全改變了他的生活。他變成嚴重殘障,大部分時間在輪倚上度過。儘管承受身心各種創傷,Graham 仍擁抱夢想,盼望有一天能重返雪山,再次踏上他熱愛的滑雪板。

Alexander 天生患有罕見遺傳病,對紫外光嚴重敏感。即使皮膚在陽光下短暫暴露,亦會馬上出現大面積皮膚燒傷的情況,患上皮膚癌的機率較一般人大得多。

Kyle 夢想成為髮型師,但他其中一隻手天生發育不良,令他無法抓緊要剪的頭髮。他不言放棄甚至報讀了髮型學校,但不管他如何努力,身體殘障卻阻礙他向夢想進發。

究竟一班發明家可以如何幫助他們呢?

網上重溫:尚餘 29 日

原文及網上重溫:

#27 FGHCV
31/01/19 10:56

《歐洲故事》The Story of Europe

(光明與黑暗)(Light and Darkness)

2019 年 01 月 29 日

在中世紀前期,歐洲一片繁盛。大教堂的尖頂高聳入雲,商人建立銀行和商品貿易,藝術和文學發展蓬勃。

然後,瘟疫、飢荒和戰爭接踵而來,令歐洲彌漫住一片慘寂和痛苦,動搖了基督教西方的根基,又令人口削減了三分之一。

但是歐洲人在共苦之際,找到了共同身分和啟發。文藝復興引導歐洲人重新探索古代的藝術和科學,為現代化做好準備。

網上重溫:尚餘 5 日

原文及網上重溫:

#28 FGHCV
31/01/19 11:01

《31看世界》牛油果:健康的代價

2019 年 01 月 30 日

牛油果集合多種營養於一身,具豐富維他命、礦物質、鉀、抗氧化物等,近年被追捧成健康食品,加上全年供應,種植牛油果成為一門利潤豐厚的生意。

不過,商人一窩蜂生產牛油果,導致大量砍伐樹木、食水短缺,有犯罪集團甚至為搶掠牛油果殘殺農民。另外,有專家研究基因改造牛油果,亦引發不少爭議。

網上重溫:尚餘 29 日

原文及網上重溫:

#29 FGHCV
03/02/19 16:11

《零距離科學》生命大改造(五)

2019 年 02 月 01 日

熱愛跳芭蕾舞的 Pollyanna ,因車禍自幼失去右腳小腿,令她不能正常跳舞。

七十三歲的 Bobby ,因為先天性成骨不全症,導致聽覺逐漸受損。

近二十年更完全失聰,令他與外界溝通出現困難。

因為嚴重交通意外,四肢接近癱瘓的 Tobijah,就希望與小女兒入廚,一起做蛋糕。

一班發明家是否有辦法令他們夢想成真呢?

網上重溫:尚餘 27 日

原文及網上重溫:

#30 FGHCV
09/02/19 14:38

《31看世界》Facebook的困局(上集)

2019 年 02 月 06 日

社交媒體 Facebook 成立近 14 年,用戶數量超過 20 億,成為最多人使用的社交平台。但隨着用戶不斷增多,影響力亦越來越大。2011年「阿拉伯之春」革命浪潮席捲埃及,外界形容這次革命為「Facebook革命」,反政府團體透過 Facebook 號召民眾,成功推翻極權政府。但亦有組織被指利用 Facebook 平台發佈假消息,散播仇恨情緒,煽動民眾作出激烈行為,從而分化社會。

另外,輿論亦指 Facebook 收集大量用戶的個人資料,不但未有妥善處理,更涉嫌用以圖利。面對種種質疑,創辦人朱克伯格如何拆解?

網上重溫:尚餘 361 日

原文及網上重溫:

#31 FGHCV
09/02/19 14:42

《零距離科學》生命大改造(六)

2019 年 02 月 08 日

五歲的 William 患有罕見的癲癇症,有多種不同的癲癇發作模式,其中部分足以致命。設計師及科技專家張海燕會負責跟進這個個案。

十九歲的 Ian 有先天性腦麻痺,令他無法控制身體活動及說話。Ian 最感興趣是與父親一起揚帆出海。可惜父親車禍喪生後,便未有機會再坐上帆船。Ian 渴望能再次出海,並且自行控制帆船。工程師 Ryan White 和體驗設計師 Ruby Steele 聯手合作,嘗試為 Ian 找出可行方法。若然他們成功,將會是首次有人以眼晴駕駛船隻航行。

六十六歲獨居的 Susan 患有多發性硬化症。她的症狀日益嚴重,而家居安裝的多種科技輔助工具,亦不適合她使用。設計師 Ruby 希望能研製一個設計,讓不懂科技的 Susan 更容易使用科技產品。

究竟一班發明家可以如何幫助他們呢?

網上重溫:尚餘 28 日

原文及網上重溫:

#32 FGHCV
17/02/19 15:55

《歐洲故事》The Story of Europe

(世界歐洲化)(The Europeanization of The World)

2019 年 02 月 12 日

由十五到二十世紀期間,歐洲國家雄據世界各地。

在 1492 年,哥倫布在尋找前往印度的新航線時,發現美洲。這些歐洲的「征服者」對新大陸造成了破壞,和引發了疾病。同時,他們把為數眾多的非洲黑奴帶到歐洲,把他們當成廉價勞工。

歐洲各國靠著他們的殖民地,得享「黃金時代」。在1800年代後期,歐洲國家為了成為列強大國把非洲瓜分。意圖擴張海外領土的貪慾,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網上重溫:尚餘 1 日

原文及網上重溫:

#33 FGHCV
17/02/19 16:01

《31看世界》Facebook的困局(下集)

2019 年 02 月 13 日

承接上集,本集繼續探討 Facebook 為世界帶來了甚麼負面影響。有輿論認為 Facebook 影響了 2016 年美國總統選舉的結果,他們批評 Facebook 未有履行編輯的責任,核實資訊的真偽。

究竟 Facebook 有沒有足夠的能力打擊數量龐大的失實資訊?Facebook 亦被揭發洩漏數以千萬計的用戶資料作政治用途,事件引起國際關注。Facebook 有何良策應對?對 Facebook 作出監管是否刻不容緩?

網上重溫:尚餘 360 日

原文及網上重溫:

#34 FGHCV
17/02/19 16:03

《零距離科學》生命大改造(七)

2019 年 02 月 15 日

十一歲男孩 Malachi 患有妥瑞症、專注不足及過度活躍症,經常做出危險動作。

四歲的 Jasper 下身癱瘓,雙腿未能支撐身體的重量,也無法正常走路,只能在地上爬行。

而廿六歲的 Greg,因四肢癱瘓而與輪椅為伴,但他仍希望獨立生活。不過簡單如付錢購物,或過馬路時按動行人過路設施,也是天大難題。一班發明家是否有辦法幫助他們呢?

網上重溫:尚餘 27 日

原文及網上重溫:

#35 FGHCV
23/02/19 06:17

歐洲故事》The Story of Europe

(革命時代)(The Age of Revolutions)

2019 年 02 月 19 日

十七世紀的法國,為全歐洲訂立了標準。先有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成為了所有歐洲統治者的典範和羨慕對象。

然後,有拿破崙的得勢,並成為法國皇帝,威脅著既有的秩序。「自由」、「平等」和「博愛」的觀念出現、啟蒙運動的誕生,還有 1789 年爆發的法國大革命,扭轉了歐洲人的思想。

但是,1848 年的民族之春,以血腥鎮壓告終。歐洲和平與自由的美夢,尚未能達到。

網上重溫:尚餘 3 日

原文及網上重溫:

#36 FGHCV
23/02/19 06:20

《31看世界》塑膠浪潮

2019 年 02 月 20 日

全球每年製造超過 3 億噸塑膠垃圾,而且大量流入海中。預計到了 2050 年,海洋裡的塑膠垃圾量,較魚的數目還要多。塑膠一旦被分解成為微塑膠,便有可能經食物鏈進入人體,對人類健康或會構成風險。

據估計,到了本世紀末,歐洲人每年進食的微塑膠數量可能多達 75 萬粒。若我們仍不從源頭減塑,最終會否自食其果?

網上重溫:尚餘 362 日

原文及網上重溫:

#37 FGHCV
23/02/19 07:50

《零距離科學》重返泰坦

2019 年 02 月 22 日

坦是土星最大的衞星,它有可能是整個太陽系內最適合人類以及其他生物移居的星球。

本集會將加西尼—惠更斯號的旅程重現眼前,並利用這次泰坦探索之旅收集到的珍貴數據,製造一個虛擬的空間,看看人類如何在泰坦生活。科學家會深入分析泰坦的表面,發掘未來人類到此居住的可能性。

網上重溫:尚餘 29 日

原文及網上重溫:

本主題共有 37 則回覆,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