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Z世代青年全職炒散 住劏房成快樂月光族 高峰期同時打8份工養多種興趣:「躺平唔代表懶」
零工經濟盛行,Z世代追求自由節奏
自從疫情之後,香港甚至全球打工文化有咗巨變,好多人唔再如傳統咁,畢業就搵份穩定full time,但係搵得唔開心、冇彈性。反而新一代好似Sora咁,更鍾意彈性時間,可以靠興趣搵錢、有選擇權,唔想困死自己喺一份工度。
Sora--現代斜槓族的典型
Sora,Z世代,今年27歲,住喺細細200呎劏房,中學畢業之後已經全職炒散,高峰時期一口氣做八份工作,咩戲子、製作皮革、教搖搖、燒肉店外賣、送外賣、教鼓都試晒。由細屋企已經唔再畀零用錢,要靠自己搵食。早早要學識獨立。
興趣變事業,時間分配靠方法
Sora唔做正職,但平日冇工開更忙,因為太多興趣。佢識夾Band、玩樂團、唱歌、剪片、做皮革,最迷嘅新興趣係搖搖,都練到攞比賽冠軍。平日朝頭早係搖搖公司做品質檢測,閒時做搖搖導師、教樂器、訂單製作皮革,爭少少錢就送下外賣。時間分配就靠手機同自創分級法:緊急重要、緊急唔重要、不緊急唔重要、不緊急但重要。有schedule就慢慢排,務求每個鐘都用得其所。
家庭背景複雜,靠自強爆seed
講開家庭,Sora自幼家庭超複雜:爸爸細個時入咗獄,媽媽後來嫁咗繼父,屋企氣氛極差,成日爭吵,仲要靠青少年宿舍住過一排。成績唔起眼,轉校都要自己搞掂。繼父揾唔掂,又自尋短見,媽媽養家力有不逮,只求Sora「唔好餓死就得」。由DSE後已經自食其力,想讀書又唔夠錢,最終全身投入工作,反而愈搵愈多新興趣。
興趣成突破苦悶出口,識新技能搵新路
由於需要情緒出口,所以搵到多方面興趣,包括體育、樂器、手作、畫畫。後來識咗藝術女友,手工藝同音樂玩埋一份。玩搖搖更變成新目標,參加比賽攞咗冠軍,仲靠搖搖搵到搖搖公司pt,變身搖搖導師。
生活點滴:細節見真章
Sora平時好節儉,一褲著幾年,有咩大開支就係睇場表演,都會心痛;冇工開就送外賣頂住先。每月幾乎月光,加埋水電雜費、租金,出街多數都係夾Band或者去管弦樂團,因為上班可以行路返去慳起車費。收入波動,有時勤力啲一個月搵到三萬蚊,但多數都係萬六、七左右,病咗冇工開就少幾千蚊。
價值觀:安穩唔等於幸福,「躺平」都有道理
Sora認同「及時行樂」,認為穩定如果要用嚟交換熱情,其實唔值得。佢會分清哪啲事最緊急、最重要,優先搞掂重要嘢;但目標唔會定到好離地,總之「一步一步嚟」。對「躺平」無負面感覺,覺得只要滿足日常最低需要,其他時間用嚟做自己鍾意嘅嘢。唔使樣樣都硬拼社會主流--唔使買樓、唔一定要結婚生仔,有進步就好,1%的進步都係good job。
圈中人眼中的Sora:多才多藝又細心
搖搖公司阿反話,Sora係佢見過做得最多嘢、最有彈性又最有計劃嘅新世代,基本每識一門技藝都會即時轉化成搵食工具。佢教人好細心,將複雜技術拆細,啱初學者,深得同行信賴。仲有,唔少人認為斜槓族冇計劃、冇未來,但阿反反駁:「你又唔係佢,點知佢冇計劃?」
中肯感言:「我唔係成功人士,但我有自己火花」
Sora話,身邊朋友其實都係斜槓族,人人都搵緊唔同出路。有啲人追數碼遊牧,有啲人想環遊世界,唔一定要困死香港。至於成功定義,佢覺得只要喺自己領域有火花就夠,唔需要同人盲目比較。「至於將來點,無人知,總之保持學習新野,繼續試新界限。」而家最大心願係30歲前打入搖搖世界賽決賽,YouTube拍多啲教學片,多啲人睇到都開心。
結語:新世代多元出路,精彩不止一個版本
你問Sora係咪羨慕人地?梗有,但佢更珍惜自己活得精彩。「我唔認為自己成功,但自己都係一支火柴,可以擦出小火花。」新一代生活方法好多種,譜出屬於自己嘅精彩篇章,未必要行舊路,條條大路通羅馬!
我自問就冇佢咁有膽識同行動力,做唔到
以前我唔會認同呢個留言,但而家同感
人冇經濟能力,去到年紀大會愈黎愈苦
即係佢開咗幾十個MPF戶口
淨係行政費都蝕死佢

以前我唔會認同呢個留言,但而家同感
人冇經濟能力,去到年紀大會愈黎愈苦
最慘個病可以醫 救得返個隻
個時你一蚊都無 真係好慘
以前我會諗公立包埋架喇 而家眼見咁加價法
真係窮人會死架

以前我唔會認同呢個留言,但而家同感
人冇經濟能力,去到年紀大會愈黎愈苦
最慘個病可以醫 救得返個隻
個時你一蚊都無 真係好慘
以前我會諗公立包埋架喇 而家眼見咁加價法
真係窮人會死架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以前我唔會認同呢個留言,但而家同感
人冇經濟能力,去到年紀大會愈黎愈苦
最慘個病可以醫 救得返個隻
個時你一蚊都無 真係好慘
以前我會諗公立包埋架喇 而家眼見咁加價法
真係窮人會死架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咁 你送晒啲玩具畀我

最慘個病可以醫 救得返個隻
個時你一蚊都無 真係好慘
以前我會諗公立包埋架喇 而家眼見咁加價法
真係窮人會死架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咁 你送晒啲玩具畀我
拎去 拎去
以前我唔會認同呢個留言,但而家同感
人冇經濟能力,去到年紀大會愈黎愈苦
最慘個病可以醫 救得返個隻
個時你一蚊都無 真係好慘
以前我會諗公立包埋架喇 而家眼見咁加價法
真係窮人會死架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講就容易,我想心態都係咁但做唔到
以前我唔會認同呢個留言,但而家同感
人冇經濟能力,去到年紀大會愈黎愈苦
最慘個病可以醫 救得返個隻
個時你一蚊都無 真係好慘
以前我會諗公立包埋架喇 而家眼見咁加價法
真係窮人會死架
very sad but true
連登網民對「斜槓月光族」Sora生活方式的正反意見總結
正面觀點:追夢無悔、多元出路、活得精彩
有不少網民都認同Sora這種斜槓、靠興趣搵食的生活方式,甚至覺得羨慕。佢地主要的正面意見如下:
首先,Sora雖然做散工、月月清,但最少靠自己,唔使問屋企攞錢,自力更生,仲可以玩到自己興趣。好多人返正職就犧牲晒興趣同自由,反而更辛苦無靈魂。
有啲人覺得,他多技能,甚麼都試吓,將來一個行業唔掂都可以即刻轉型,唔似得得一技之長嘅人一失業就徬徨,呢啲叫「中年危機」。
雖然月入唔高,但一樣可以靠教班、手工藝等搵到唔錯收入,仲要活得比大部份人開心,體驗多多、見識多元。
有網友都話,人生唔一定淨係儲錢買樓、上位,錢都係工具,有啲人追夢,有啲人享受人生,最重要過得開心舒服。體驗多過儲錢,青春用嚟揮霍無悔。
Sora一個咁苦嘅家庭背景都冇學壞,仲積極搵出路,已經贏在努力同自強。
有啲更加講:「一個人唔偷唔搶,靠自己努力搵錢過得滿足就夠,唔明點解要屌!」
有啲網民認為,社會唔應該強逼每個人行一條傳統路,世界需要多元,唔同人有唔同追求。
負面觀點:現實殘酷、冇儲蓄冇未來
同時,亦有大量網民對Sora呢種斜槓炒散+月光族生活持強烈負面觀感,指出幾個現實問題:
最大問題係月月清,冇儲蓄,好易面對風險,例如突然生病、失業、年紀大體力差,冇工開就馬上無着落,要四圍問人借錢,甚至靠綜援。
有啲網友話,興趣班、兼職、手作只係「周身刀冇一張利」,冇一技之長,唔夠「專精」將來難有出路,同AI競爭會輸晒。
仲有好多人相信,穩定收入、正職、累積人脈資源先係現實。就算你多興趣,無穩定收入、無積蓄,30歲睇返自己個荷包一蚊都冇,到時只可以做社會底層。
亦有人擔心,咁嘅節奏唔可以維持一世,過咗青春、體力下降,興趣都未能變成事業或者冇人再請,到時只會仲慘。
有啲人直接話,唔肯面對現實,覺得只係逃避或者自欺欺人,仲有講「錢唔係萬能,但無錢萬萬不能」
部分網民認為,香港生活成本太高,冇資產冇儲蓄,將來會好難渣,連生病都睇唔起醫生。
有啲悲觀看法覺得,現實最終都係鬥有錢、鬥樓,冇錢乜都冇份,KOL/興趣賺錢只係「小朋友玩意」。
中立與反思:各有生活選擇,社會不應太單一價值
亦有唔少理性留言認為,人生其實冇對錯,每個人選擇唔同,唔好用自己價值觀judge人。有人話,香港社會太功利、太單一,只認同賺錢買樓,對於斜槓、興趣過活的人太多無謂批評。
另有人指出,咁嘅生活後果其實自己要負責,肯bear risk冇問題,只要唔拖累人、唔害人、唔靠屋企就ok。
亦有人話,「真係要睇背景」,外國福利社會可以咁玩,香港太貴、冇安全網,現實唔同。
小結
整體而言,大部份正評都肯定Sora靠自己、肯試肯做、多元活得精彩;反評就緊咬「冇儲蓄、冇未來、遇事搵人救」,關注現實風險。
唔同人重視唔同嘢,有人想體驗人生,有人想儲蓄上樓。香港社會或許更需要多啲包容同理解,接受多元人生路向--只要唔靠人,唔怕自己承受後果,開心過日子,有咩問題?

最慘個病可以醫 救得返個隻
個時你一蚊都無 真係好慘
以前我會諗公立包埋架喇 而家眼見咁加價法
真係窮人會死架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講就容易,我想心態都係咁但做唔到
因為你有執著姐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講就容易,我想心態都係咁但做唔到
因為你有執著姐
我道行唔夠,所以都係乖乖地戴返好個鎖鏈做人礦

連登網民對「斜槓月光族」Sora生活方式的正反意見總結
正面觀點:追夢無悔、多元出路、活得精彩
有不少網民都認同Sora這種斜槓、靠興趣搵食的生活方式,甚至覺得羨慕。佢地主要的正面意見如下:
首先,Sora雖然做散工、月月清,但最少靠自己,唔使問屋企攞錢,自力更生,仲可以玩到自己興趣。好多人返正職就犧牲晒興趣同自由,反而更辛苦無靈魂。
有啲人覺得,他多技能,甚麼都試吓,將來一個行業唔掂都可以即刻轉型,唔似得得一技之長嘅人一失業就徬徨,呢啲叫「中年危機」。
雖然月入唔高,但一樣可以靠教班、手工藝等搵到唔錯收入,仲要活得比大部份人開心,體驗多多、見識多元。
有網友都話,人生唔一定淨係儲錢買樓、上位,錢都係工具,有啲人追夢,有啲人享受人生,最重要過得開心舒服。體驗多過儲錢,青春用嚟揮霍無悔。
Sora一個咁苦嘅家庭背景都冇學壞,仲積極搵出路,已經贏在努力同自強。
有啲更加講:「一個人唔偷唔搶,靠自己努力搵錢過得滿足就夠,唔明點解要屌!」
有啲網民認為,社會唔應該強逼每個人行一條傳統路,世界需要多元,唔同人有唔同追求。
負面觀點:現實殘酷、冇儲蓄冇未來
同時,亦有大量網民對Sora呢種斜槓炒散+月光族生活持強烈負面觀感,指出幾個現實問題:
最大問題係月月清,冇儲蓄,好易面對風險,例如突然生病、失業、年紀大體力差,冇工開就馬上無着落,要四圍問人借錢,甚至靠綜援。
有啲網友話,興趣班、兼職、手作只係「周身刀冇一張利」,冇一技之長,唔夠「專精」將來難有出路,同AI競爭會輸晒。
仲有好多人相信,穩定收入、正職、累積人脈資源先係現實。就算你多興趣,無穩定收入、無積蓄,30歲睇返自己個荷包一蚊都冇,到時只可以做社會底層。
亦有人擔心,咁嘅節奏唔可以維持一世,過咗青春、體力下降,興趣都未能變成事業或者冇人再請,到時只會仲慘。
有啲人直接話,唔肯面對現實,覺得只係逃避或者自欺欺人,仲有講「錢唔係萬能,但無錢萬萬不能」
部分網民認為,香港生活成本太高,冇資產冇儲蓄,將來會好難渣,連生病都睇唔起醫生。
有啲悲觀看法覺得,現實最終都係鬥有錢、鬥樓,冇錢乜都冇份,KOL/興趣賺錢只係「小朋友玩意」。
中立與反思:各有生活選擇,社會不應太單一價值
亦有唔少理性留言認為,人生其實冇對錯,每個人選擇唔同,唔好用自己價值觀judge人。有人話,香港社會太功利、太單一,只認同賺錢買樓,對於斜槓、興趣過活的人太多無謂批評。
另有人指出,咁嘅生活後果其實自己要負責,肯bear risk冇問題,只要唔拖累人、唔害人、唔靠屋企就ok。
亦有人話,「真係要睇背景」,外國福利社會可以咁玩,香港太貴、冇安全網,現實唔同。
小結
整體而言,大部份正評都肯定Sora靠自己、肯試肯做、多元活得精彩;反評就緊咬「冇儲蓄、冇未來、遇事搵人救」,關注現實風險。
唔同人重視唔同嘢,有人想體驗人生,有人想儲蓄上樓。香港社會或許更需要多啲包容同理解,接受多元人生路向--只要唔靠人,唔怕自己承受後果,開心過日子,有咩問題?
我會用世界格局現實方向去睇.
以前嚮往尋夢嘅快樂生活,基調於美國夢跟全球化兩者之間,前者主導了千禧年前廿年嘅希望,後者是千禧年後廿年嘅景況.只要你/妳生於較優嘅社會體系地方都可以順住潮流過著屬於自己創夢之路.
全球化帶來好亦帶來壞,現時美國正是去除全球化壞處著手,採取了貿易平衡改革.地球上每一個已開發嘅國家都避不開跟美國縮窄貿易逆差,自然無可能再賺easy money.
咁對普通人嚟講生活有乜影響,科技進步工作難搵,理財工具多但難賺錢,政府財緊人民稅多…簡單講係過苦日子(苦不代表過勞動力而係難搵一桶金. )
所以我一直堅持不躺平,一躺就失去了求生求活嘅慾望.
其實餓佢唔死,係唔發達姐,依加經濟開始差,係諗下學d實用d既技能會好d,d人無錢未必會想洗學趣班🫠
其實佢痴到屋企人住都無左一大半開支,佢月光係供養咪自己興趣姐
番全職都無話唔得,但生活一定無佢咁爽,只係消費力高左。

連登網民對「斜槓月光族」Sora生活方式的正反意見總結
正面觀點:追夢無悔、多元出路、活得精彩
有不少網民都認同Sora這種斜槓、靠興趣搵食的生活方式,甚至覺得羨慕。佢地主要的正面意見如下:
首先,Sora雖然做散工、月月清,但最少靠自己,唔使問屋企攞錢,自力更生,仲可以玩到自己興趣。好多人返正職就犧牲晒興趣同自由,反而更辛苦無靈魂。
有啲人覺得,他多技能,甚麼都試吓,將來一個行業唔掂都可以即刻轉型,唔似得得一技之長嘅人一失業就徬徨,呢啲叫「中年危機」。
雖然月入唔高,但一樣可以靠教班、手工藝等搵到唔錯收入,仲要活得比大部份人開心,體驗多多、見識多元。
有網友都話,人生唔一定淨係儲錢買樓、上位,錢都係工具,有啲人追夢,有啲人享受人生,最重要過得開心舒服。體驗多過儲錢,青春用嚟揮霍無悔。
Sora一個咁苦嘅家庭背景都冇學壞,仲積極搵出路,已經贏在努力同自強。
有啲更加講:「一個人唔偷唔搶,靠自己努力搵錢過得滿足就夠,唔明點解要屌!」
有啲網民認為,社會唔應該強逼每個人行一條傳統路,世界需要多元,唔同人有唔同追求。
負面觀點:現實殘酷、冇儲蓄冇未來
同時,亦有大量網民對Sora呢種斜槓炒散+月光族生活持強烈負面觀感,指出幾個現實問題:
最大問題係月月清,冇儲蓄,好易面對風險,例如突然生病、失業、年紀大體力差,冇工開就馬上無着落,要四圍問人借錢,甚至靠綜援。
有啲網友話,興趣班、兼職、手作只係「周身刀冇一張利」,冇一技之長,唔夠「專精」將來難有出路,同AI競爭會輸晒。
仲有好多人相信,穩定收入、正職、累積人脈資源先係現實。就算你多興趣,無穩定收入、無積蓄,30歲睇返自己個荷包一蚊都冇,到時只可以做社會底層。
亦有人擔心,咁嘅節奏唔可以維持一世,過咗青春、體力下降,興趣都未能變成事業或者冇人再請,到時只會仲慘。
有啲人直接話,唔肯面對現實,覺得只係逃避或者自欺欺人,仲有講「錢唔係萬能,但無錢萬萬不能」
部分網民認為,香港生活成本太高,冇資產冇儲蓄,將來會好難渣,連生病都睇唔起醫生。
有啲悲觀看法覺得,現實最終都係鬥有錢、鬥樓,冇錢乜都冇份,KOL/興趣賺錢只係「小朋友玩意」。
中立與反思:各有生活選擇,社會不應太單一價值
亦有唔少理性留言認為,人生其實冇對錯,每個人選擇唔同,唔好用自己價值觀judge人。有人話,香港社會太功利、太單一,只認同賺錢買樓,對於斜槓、興趣過活的人太多無謂批評。
另有人指出,咁嘅生活後果其實自己要負責,肯bear risk冇問題,只要唔拖累人、唔害人、唔靠屋企就ok。
亦有人話,「真係要睇背景」,外國福利社會可以咁玩,香港太貴、冇安全網,現實唔同。
小結
整體而言,大部份正評都肯定Sora靠自己、肯試肯做、多元活得精彩;反評就緊咬「冇儲蓄、冇未來、遇事搵人救」,關注現實風險。
唔同人重視唔同嘢,有人想體驗人生,有人想儲蓄上樓。香港社會或許更需要多啲包容同理解,接受多元人生路向--只要唔靠人,唔怕自己承受後果,開心過日子,有咩問題?
我會用世界格局現實方向去睇.
以前嚮往尋夢嘅快樂生活,基調於美國夢跟全球化兩者之間,前者主導了千禧年前廿年嘅希望,後者是千禧年後廿年嘅景況.只要你/妳生於較優嘅社會體系地方都可以順住潮流過著屬於自己創夢之路.
全球化帶來好亦帶來壞,現時美國正是去除全球化壞處著手,採取了貿易平衡改革.地球上每一個已開發嘅國家都避不開跟美國縮窄貿易逆差,自然無可能再賺easy money.
咁對普通人嚟講生活有乜影響,科技進步工作難搵,理財工具多但難賺錢,政府財緊人民稅多…簡單講係過苦日子(苦不代表過勞動力而係難搵一桶金. )
所以我一直堅持不躺平,一躺就失去了求生求活嘅慾望.
其實咁撚驚第日點咪放棄幾個興趣儲舊錢去賭
呢度講嘅賭可以係事業或者讀書或者股票投資
趁後生儲舊錢賭就輸清光都仲有機會搵得返
到時就認命收心養性做返個普通人
即係咁上下年紀會考慮成家立室或者要專心照顧長老之類
未必係自己身體出事亦有可能長老有咩急病
供車供樓供仔女讀書人一生真係大把自找嘅枷鎖
有嘢趁後生嘗試係啱的
重點係點樣平衡個比例令自己第日輕鬆少少

其實餓佢唔死,係唔發達姐,依加經濟開始差,係諗下學d實用d既技能會好d,d人無錢未必會想洗學趣班🫠
其實佢痴到屋企人住都無左一大半開支,佢月光係供養咪自己興趣姐
番全職都無話唔得,但生活一定無佢咁爽,只係消費力高左。
咩年代呀仲求發達底層打一世工慳埋都發唔到達

同一時間 ,有YTR做了輯東京探究 女性副業
其實餓佢唔死,係唔發達姐,依加經濟開始差,係諗下學d實用d既技能會好d,d人無錢未必會想洗學趣班🫠
其實佢痴到屋企人住都無左一大半開支,佢月光係供養咪自己興趣姐
番全職都無話唔得,但生活一定無佢咁爽,只係消費力高左。
咩年代呀仲求發達底層打一世工慳埋都發唔到達
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