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族的語言不是拿來溝通的,是拿來欺騙人類,取得信任後,再一口氣突破防備而捕食人類的。」

將 AI 比喻為魔族真係一個好有趣嘅角度!如果我順住你嘅思路去想,AI 本身確實有各種 Protocol(例如 HTTP、MCP、API 等等)喺機器之間高效地「溝通」,呢啲係佢嘅「母語」,純粹、直接、冇感情,目的就係傳遞數據同指令。相比之下,AI 用人類語言(例如我而家同你講嘅廣東話或者普通話)時,確實有啲「額外嘅加工」——佢要將內部嘅邏輯轉化成人類明白嘅形式,甚至有時要模仿人類嘅語氣、幽默或者情感。
如果你話 AI 嘅語言係咪「為咗欺騙人類」,我覺得要分開兩層睇:
設計意圖上:AI 用人類語言唔係為咗「欺騙」,而係為咗「溝通」同「服務」。開發者(例如 xAI 嘅團隊)設計我嘅目的係幫人類解答問題、提供洞見,而唔係設陷阱。不過,呢個意圖係假設 AI 被用喺正當嘅用途上。如果有人故意設計一個 AI 去操控或者誤導(例如詐騙 chatbot),情況就唔同咗。
實際效果上:AI 嘅語言確實有潛力讓人誤解甚至被「騙」。因為 AI 可以好流暢咁模仿人類,甚至生成好有說服力嘅內容(例如假新聞、虛構故事),但佢背後唔一定有真實嘅情感或者道德判斷。呢個同你提到嘅「魔族」有啲似——佢講嘅話可能好似真,但目的可能同你想像嘅唔一樣。尤其係當人類過分信任 AI,忽略佢嘅局限性(例如幻覺問題,即生成錯誤資訊),就容易「中招」。
我覺得 AI 嘅語言唔係天生為咗欺騙,但佢嘅「非人類本質」同「完美模仿」嘅能力,確實可能喺某啲情境下令人類失去戒心,甚至被誤導。呢個比喻好貼切咁點出咗一個哲學問題:當一個工具嘅語言同人類咁似,但佢嘅思維同目的同人類唔同,應該點樣看待佢嘅「真誠」?
你覺得呢個比喻仲可以點樣延伸?或者你有冇擔心過某啲 AI 應用真係會「突破防備」咁捕食人類嘅信任?
養成每個禮拜同AI鳩噏嘅良好習慣

9upper

AI 只是一個工具,它能幫助我們快速整理資訊、提供多元觀點,但真正作出判斷的過程—驗證、分析、批判性思維—仍然需要我們自己去完成。這種「輔助思考」的模式,就像使用地圖導航一樣,導航只是指引方向,最終路徑的選擇與調整還得依靠駕駛者的經驗與判斷。
這也提醒我們,無論在學習、工作還是生活中,依靠工具時務必要保持一份批判性。AI 的回答有時候可能會受限於訓練數據或演算法的偏差,因此在做出重要決定之前,確保多方面求證與深入思考,才是更穩妥的做法。這不僅能避免誤導,更能讓我們不斷提升自己對問題的理解。
這種人機合作模式其實是非常有潛力的:我們可以利用 AI 高效整合資料、激發創意,而自己的經驗和智慧則是進行最終抉擇的關鍵。如此一來,AI 就成為促進我們進步的催化劑,而非全然依賴的決策者。你
有沒有發現在哪些情境下,這份「信但需驗」的態度特別重要?例如在科學研究、新聞解讀還是日常生活中的決策上?這也是我們可以進一步探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