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功利扭曲左好多野既本質
例如大學本來係求學問同埋做研究,而家就變成學生為GPA搵好工/升學惡性競爭既戰場,一係就四年都玩盡無悔風花雪月,我都搞唔清邊D真係有心求學
一係就當佢係跳板一係就想最尾四年玩埋佢驚出到社會就冇得玩咁
讀U果陣成日想reg唔同course學下野,但D同學個個都驚爛grade次次都食老本刷grade,邊個instructor比得靚D又要打探一輪,reg唔到仲要諗埋plan B plan C 點樣keep到成堆組員
去到做project就諗埋instructor鍾意聽D乜、乜野政治立場跟住自我河蟹,成份野好似係聽腦細吩咐打出黎見客咁,冇乜自己睇法
去到我grad左好似仲離譜,D師第妹會專登reg 靚grade course然後賣黃牛
總體黎講我讀完係train到D skills同埋少部份仲記得既知識,但搵唔到D乜insight
原本殘體注意
錢理群:大學裡絕對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圖片:著名人文學者錢理群先生(蕭瀚博客)
錢理群先生是北大著名學者和教授,維基百科稱他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最具有代表性的人文學者之一,老北大精神的傳承者。在國內外學界享有崇高的聲譽。他對中共當局有犀利大膽的批評,對大陸思想文化特別是教育的批評尤其振聾發聵。 他提出「北大失精神」等言論,並撰文稱中國最好大學培養比貪官更可怕的人。語驚四座,引起社會強烈反響。
錢理群教授在他撰寫的《大學裡絕對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中指出,「在中國的大學裡,包括最好的北大、清華,都正在培養一群20幾歲就已經』老奸巨猾』的學生,他們高智商,世俗,老到,善於表演,懂得配合,更善於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一旦這些人掌握了權力,擁有了地位,帶來的危害比貪官污吏更大!」
錢理群教授退休之後,曾經義務到一些場合去講學,錢教授是研究魯迅的專家,講的也是介紹魯迅的課程。但講了不到一個月,原來座無虛席的教室只剩下三三兩兩的學生,並不是錢教授的課不好,而是大家覺得,現在聽魯迅對於自己的升學、就業沒有半點幫助,大家都很忙,哪有時間來聽這些「沒用」的課呢?
為此,錢教授感慨萬千,他在《大學裡絕對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的文章中,把這種現象背後的本質揭露了出來。
錢理群教授的文章這樣寫道:
「2007年有條新聞看得我毛骨悚然,說新生未入學,家長和學生就忙成一團,通過一切途徑,找各種關係以求打點、照應。據說很多大學生,還沒上大學,就開始打聽,大學英語課,是某某老師教的?哪個給分數高?團委和學生會哪一個比較有前途?評獎學金是不是只看成績還要在學生會混得很好?還沒進學校就開始打聽這些消息。據說有一個沒有正式報到的新生,把學校裡主要領導、團委書記、班主任都摸得清清楚楚。這真讓我目瞪口呆。公關思維、搞關係思維,已經滲透到大學一年級學生中,這是不能不引起警戒的。
人們經常說北大是全國的尖子的集中地,北大要培養尖子,要培養精英。我自己並不一般地反對精英,但是就我個人來說,我更重視非精英,更重視普通的學生。像北大這樣的學校,培養精英是無可厚非的。我們現在需要討論的是,我們要培養什麼樣的精英,或者我們每個同學要把自己培養成為什麼樣的尖子?
我現在恰好對這些尖子學生非常擔心,在我看來,真正的精英應該有獨立自由創造精神,要有自我的承擔,要有對自己職業的承擔,要有對國家、民族、社會、人類的承擔。這是我所理解和期待的精英。但是我覺得我們現在的教育,特別是我剛才說的,實用主義、實利主義,虛無主義的教育,正在培養出一批我所概括的『絕對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所謂『絕對』,是指一己利益成為他們言行的唯一的絕對的直接驅動力,為他人做事,全部是一種投資。所謂『精緻』指什麼呢?他們有很高的智商,很高的教養,所做的一切都合理合法無可挑剔,他們驚人地世故、老到、老成,故意做出忠誠姿態,很懂得配合、表演,很懂得利用體制的力量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坦白地說,我接觸了很多這樣的學生,甚至覺得這都成了一種新的社會典型。問題是,這樣的學生,這樣的』人才』,是我們的體制所歡迎的,因為他很能迎合體制的需要,而且他是高效率、高智商,可怕就在這裡。那些笨拙的、只會吹牛拍馬的人其實體制並不需要,對不對?就這種精緻的、高水平的利己主義者,體制才需要。這樣的人,正在被我們培養成接班人。我覺得這是最大的、我最擔心的問題。我講這番話的意思,也不是要責備他們,這也不是這些學生本身的問題,是我們的實用主義、實利主義、虛無主義的教育所培養出來的,這是我們弊端重重的中小學教育、大學教育結出的惡果,這是『罌粟花』,美麗而有毒,不能不引起警覺。
問題是,我們的教育者對此毫無警戒,而我們的評價、選才機制,又恰恰最容易將這樣的『有毒的罌粟花』選作接班人……」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北大老校友王軍濤先生在接受本台採訪時評論說,錢先生的觀點從一個特定的角度來說,描述得很到位。實際上從80年代到九十年代後期開始,一直到21世紀,北大學生確實是和以前的80年代的學生不一樣。他說:「我自己作為北大校友,在微信群中討論問題時,明顯感到80年代學生是明顯站到了正義和道義一邊,而非世俗功利一邊,站在弱勢群體而非強權一面。80年代的學生更關注社會公益,原則,而後來的學生更關注具體性的功利指標。這個分界非常明顯,包括對雷洋案的討論,簽名的大多數都是80年代的學生。這說明在89年後中國的大學教育包括北大,有一個比較大的變化。80年代的學生比較關注社會和專業之外的事情,作為公民他們思考大的問題。但90年代後期的學生對此關注就較少。」
但這樣看這個問題是否完全公道呢?王軍濤先生指出,其實他自己也有看法,他說,從政治立場來說,他比錢先生還要激進,比如他就認為共產黨就應該被推翻。但他也理解下一代人年輕人,和他們對話的時候,覺得他們還是有他們的理由。首先這些年輕人更希望從專業上去討論一些問題,而他們所謂精緻的利己主義,就是他們設置了一些禁區,一旦你進入這個禁區,他就說你進行了非專業的討論。
第二,他們想社會進步或政治進步時,他們更多地希望抱著一種漸進的態度,通過一個具體事物的改進,來實現社會的進步,不願採取革命式的狂飆突進的方式,他們願在其中扮演角色。
第三,王軍濤先生說,要看到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還是體制問題。他接著說,這些年輕人既想推動中國進步並在其中起作用,同時也能謀取自己的個人利益。89年以前的人是不惜傾家蕩產家破人亡來推動社會進步,現在的年輕人包括一些維權律師,更顧及家庭,個人,這也沒錯。這一代和上一代人最主要的區別還在於專業化。專業化有個很大侷限,就在於它把所有的東西都處理得很合理,但社會中的強權無法用合理方式去解決,面臨這樣的問題時,他們就止步了。這也是一種職業訓練結果,所以用學術方式無法對付強權壓制,從而得出你應該得出的結論。
從這個角度講,王軍濤先生表示:「年輕人有其道理,同時,當社會真正需要變革的時候,這一代年輕人也會有覺醒的一天。每一代年輕人都有過腦殘的時候,在一定時候會走向成熟。現在還是缺乏大的政治事件去讓他們覺醒。回過頭看,錢先生說他們是經濟的利己主義者,利己主義每代人都有,每代人也不一樣,只是現在表現方式不同。我們現在看下一代有時不明白,這就像上一代人看我們不明白一樣,也正常。所以我覺得對下一代人寬容一些,他們會以自己的方式去覺醒,去改變這個國家。」
那麼,對中國尖子大學的教育理念我們應當有什麼樣的期望和展望呢?王軍濤先生對此表示,專業人員並不承擔推動政治進步的責任。錢先生是對北大和清華寄予了過高期望。以往傳統中國教育是培養退而獨善其身,進而皆善天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士大夫的進可以做官,退可以做地主或鄉村士紳。現今其實大學主要培養專業人才改變國家。看美國就是這樣。改變社會推動進步不是靠學究,比如美國民權運動領袖沒有學究,比如馬丁路德金。至於大學教授和學生想承擔使命,北大也確實起過作用,推動中國的思想和政治變革。但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對大學沒有這種期待,學術能站在最前沿就是承擔了自己的使命。政治使命更多應該由政治活動家和政治異見領袖來承擔。
在美國的獨立評論人士陳奎德先生也就此談了他的看法,他說,錢理群教授說的現象其實以前就已經存在,中國大學特別是尖子大學培養出一批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這是實話。他說:「中國的教育制度和社會環境培養出了一批沒有基本倫理觀念的人,就是完全徹底為自己撈好處,而且基本上沒有其它的胸懷,或一般社會應有的操守人品良知,都很少。我過去在復旦大學教書,這個情況多見。當然這和學生本人有關係,但這還不是年輕人道德水準和人品的問題,而是中國整個社會文化制度環境的產物。比如台灣出來的學生就與中國大陸出來的不同,與歐美學生也不同。而且中國大陸學生留學把中國的一些壞德性也帶過去。」
陳奎德先生說,中國從1949年以後,特別是文革以後,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人,在教育系統裡面,沒有樹立一個做人的標竿,也沒有宗教的力量,而這在培養人的基本的道德良知方面應該是起到非常重要作用的。他說,中國沒有宗教系統,但是過去中國儒家有一套,甚至在共產黨統治以後,也還有虛偽的所謂共產主義道德。而文革後,所有意識形態全部崩潰,形成價值真空,沒有是非和基本的做人準則操守。人們只看到,誰能投機鑽營,靠近權勢,就會撈到好處,否則你就是落入九天之下。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社會就成了道德淪喪禮崩樂壞的社會。陳奎德先生說,在這樣的社會裡,聰明人就比別人更精巧的撈取自己的利益。所以錢先生觀察到的像北大清華裡面有很多學生就是他們的智商比別人更高一點,更會撈取自己的利益,更會鑽營和吹牛拍馬,情理和良知方面的負擔都沒有,更沒有要遵守上帝的戒律。陳奎德先生認為,人要有所畏懼,有因果報應,雖然很樸素,它都是說人們在精神上要有一個畏懼的東西,知道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事情犯了天條,哪些是違背人類基本準則的。
但是在中國,陳奎德先生說,就什麼都沒有了,尤其是文化革命以後,而到了所謂改革開放以後,學校政治課是大家完全不相信的教條,而且是虛偽的說教。簡單地說,年輕人心中沒有一個自覺的可以立身處世和遵循的標準。看到的只是這個社會誰最有本事,是能鑽空子的人,利用別人達到自己目標就是成功的人。中國改革開放後,取代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系統沒有建立,雖然宗教有所加入,但在打壓下進展緩慢。
所以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整個社會就成了一個叢林世界,人們就相信強者就是要吞掉弱者的遊戲規則,而倫理道德都是空口說白話,都是過去統治者和傳教者用來騙人的。陳奎德先生接著指出,現在一般中國人包括年輕人,都受了這個說法的影響,認為社會就是叢林,誰的權力勢力大,誰就是王者。這樣的觀念使中國聰明的年輕人迅速地就體悟到這樣一個生存法則,他們就是按照這個法則來爭取自己的最大利益。對此,年輕人有責任,但整個教育系統就是如此教學生。所以教育系統的責任更大。
當被問到美國大學特別是尖子大學的育人機制與中國的不同之處,中國可以學習什麼?陳奎德先生表示,美國是法制社會,法律至高無上,無人超越。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同時,從家庭到教會,它有一套基本的倫理和規範,是人類智慧和良知的凝結。一個人即使偷奸耍滑取得好處,最終還會失去信用,即使你智商很高很會鑽空子,也沒有用,人在做天在看。在哈佛,普林斯頓讀書的年輕人,他們大部分人規規矩矩,在我們中國人看來,是最聰明也是最老實的守法公民。這在中國的教育領域是缺乏的。而在中國,非常聰明的人最後可能會犯下大罪。
陳奎德先生最後表示,在中國,如果人們只憑力量和權勢來吃飯的話,這個社會就與動物世界差不多了。如果這一點看不清楚的話,這是中國人對人類社會最大的誤解。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人嘅問題,定制度問題?

それか 人間だ
人嘅問題,定制度問題?
制度令人扭曲
小、中、大學一直都灌輸細路依種思想
中學D老師成日同學生講考到大學就可以玩盡四年、大學係搵工既入場劵
由中小學開始就將人文精神抹殺,教人為自己搵好工賺錢
甚至以前有個中學老師成日quote埋D聖賢語錄教書,結果去到SBA就教全班學生出貓,比人踢爆就話人唔識做人,講一套做一套

人嘅問題,定制度問題?
制度令人扭曲
小、中、大學一直都灌輸細路依種思想
中學D老師成日同學生講考到大學就可以玩盡四年、大學係搵工既入場劵
由中小學開始就將人文精神抹殺,教人為自己搵好工賺錢
甚至以前有個中學老師成日quote埋D聖賢語錄教書,結果去到SBA就教全班學生出貓,比人踢爆就話人唔識做人,講一套做一套
咁有冇得獨立思考,拒絕跟大隊,做自己認為鍾意/應該做嘅嘢?
人嘅問題,定制度問題?
制度令人扭曲
小、中、大學一直都灌輸細路依種思想
中學D老師成日同學生講考到大學就可以玩盡四年、大學係搵工既入場劵
由中小學開始就將人文精神抹殺,教人為自己搵好工賺錢
甚至以前有個中學老師成日quote埋D聖賢語錄教書,結果去到SBA就教全班學生出貓,比人踢爆就話人唔識做人,講一套做一套
咁有冇得獨立思考,拒絕跟大隊,做自己認為鍾意/應該做嘅嘢?
我已經踏出左第一步
佢地鍾意讀完出黎考公務員,我尊重佢地決定,但我有更想做既事等緊我做

制度問題,同埋個人妥唔妥協
其實依加番工已經好似番工咁,我覺得
其實依加番工已經好似番工咁,我覺得
*番學好似番工

世界已被扭曲
需要變革

陳雲老師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