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齒冷的玩文字手段

時事
#1 咕咕咕
17/09/19 10:42

2019/9/17 - 18:14

政府利用話權現玩文字的手段,令人齒冷。

例如港鐵出軌,在未能確認成因下,陳帆的說法是

「不排除任何可能性」

同一時間,爆眼少女是否被布袋彈所傷,警方的說法是

「眾說紛紜,不會隨意下結論」

「不排除任何可能性」、「眾說紛紜,不會隨意下結論」其實是一體兩面,核心都是「目前未確認」,但對自己有利的傳言,政府不去澄清闢謠避免揣測,而說「不排除」,客觀效果就是為示威者搞事論,提供繼續發酵的空間;而對自己不利的說法,就來一個「不隨意下結論」,強化事件真相未能確定的意味。

這種用語上的雙重標準,正正是政府和警方的公信力跌至近乎零的原因之一,例子罄竹難書。

例如警方一再重覆使用的「施放」「催淚煙」。

將「發射」改成「施放」,「彈」再成「煙」,就是有意圖地以較溫和的用語製造印象,降低殺傷力,試圖提高行動合理性。

又例如「水炮車」、「水柱」、「顏色水」。

警方在記者會永遠不介意累贅,一再重覆「水炮車」的學名,「人群管理的特別用途車」,將水炮車的「炮」形容為「水柱」,將「含有染料的水炮」稱為「顏色水」,都是為了在用詞上降溫。

除了降低自己的殺傷力,警方亦同時提高示威者的傷害力,例如「九吋長尖刀」、「鐳射槍」,其實即是家用餐刀、laser pointer。

只要將警方這套用字方式,套用到示威者,就可以反映其中滑稽。

例如說,示威者向警方「拋出」「已燃點的易燃物」,會如何?

簡單直接的反應就是,「咁咪即係掟燃燒彈?」對呀,事實上就是掟燃燒彈,同理,警方也不是「施放催淚煙」;所以,不應隨意揣測出軌原因,不是「不排除任何可能性」。

政府這套文字遊戲已經玩了很久,看的聽的當然要保持頭腦清醒,提筆寫字的,如果看不出這套把戲,請檢討一下,若果看得出來還順著官方的意圖,也就無話可說了。

真係仆街 😠

#2 熱水管
17/09/19 13:40

揮動警棍驅趕人群 lol

#3 寫信
17/09/19 14:07

媒體都好重要,tvb日夜顛倒是非

本主題共有 3 則回覆,第 1 頁。